洋县关爱留守儿童:心有人爱 身有人护 学有人教
| 招商动态 |2016-07-06
在朱鹮之乡陕西洋县,一套成熟的操作流程、一套完备的关爱留守儿童体系让留守儿童远离孤独,快乐成长。
劳务输出成为洋县农村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,每年劳务输出达10万人次,创收近10亿元。经济发展了,但大量孩子被留守了。目前,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5万余名,留守儿童达到2万名。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失教、心灵孤独、情感淡漠、安全失保等问题。近年来,该县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监护情况不断进行调查研究,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新路径,促进留守儿童快乐成长。
健全关爱机制
洋县始终把关爱留守儿童纳入民心工程,列入党委、政府年度责任目标,并进行严格地考评和奖惩。建立了县、镇、村三级政府工作责任制,促进了“属地管理,分级负责、分层落实”的格局健康发展。坚持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“两为主”方针,为留守儿童建立流动学籍,大大降低留守儿童异地入学门槛。
县上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,明确成员单位职责,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提供组织保障。民政部门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重点帮助和及时实施救助。卫生、防疫等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积极进行体检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,不定期到各学校进行“三无”食品的检查和治理,确保孩子们的饮食健康。公安、司法、共青团、妇联、文化宣传部门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,积极开展维护儿童合法权益活动,不断营造平安、和谐、卫生、文明、健康的育人环境。教育部门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,把留守儿童的建档、教育、家长联系、目标考核纳入教师日常教学工作,树立起人人都是留守儿童关爱者的思想意识。目前,部门配合、通力协作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工作局面完全形成,真正让留守儿童“心有人爱、身有人护、学有人教、难有人帮”。
积极培养和扶植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社会服务机构,兴办留守儿童家庭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,在全县开设留守儿童家长学校40余所。重点对留守儿童临护人进行思想、心理等方面的教育,帮助留守儿童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,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。
该县鼓励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,激励能人办企业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一批大型企业落户洋县,创造就业岗位1.6万个,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,减少留守儿童的出现。
构建关爱体系
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,该县每年对全县留守儿童的学习、生活、心理、安全、健康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统计,通过发放留守儿童情况登记表、上门咨询、走访调查等形式,建立留守儿童档案、留守儿童信息卡等,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、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、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等方面情况进行详细登记。一对一与留守儿童谈心、交心和定期开展家访等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,让留守儿童不觉留守。
洋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起70余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,摸索出了安全、规范、高质量的寄宿制管理运行机制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吃上蛋奶或营养餐。各校为留守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或留守学生活动室,让留守学生在网上与名人对话,与家人聊天,定期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,使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变得多彩。
学校设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室,邀请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,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,加强留守儿童精神、心理、生理、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。组织主题班队活动,广泛开展感恩教育,使他们对远在他乡辛勤劳动的父母有更多的理解。一年来,共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各种文化活动、道德讲堂360多场次,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。
黄锦是龙亭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留守儿童,在全县开展的“千名职工爱心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”关爱行动中,该校教师李红云成了她的“代理妈妈”。像这种“代理妈妈”在该县已有2000多名。科级以上领导及3700名教师成为爱心家长,帮扶留守儿童1.6万名。教育、妇联、团委等部门定期开展留守儿童慰问活动,分析留守儿童思想、生活、学习状况。“代理妈妈”、无职党员结对帮扶有效解决了这一特殊群体感情缺乏寄托、学习缺乏帮助、生活缺乏指导、成长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,让留守孩子快乐成长。